“魔丸”的創始人去世了。
6月23日,匈牙利化學家喬治·羅森克蘭茲(George Rosenkranz)于家中去世,享年102歲。上世紀50年代,他與同事一起研制出口服避孕藥最關鍵的成分,他同時也是避孕藥的積極倡導者。其子羅伯托·羅森克蘭茲(Roberto Rosenkranz)證實父親的死亡,表示尚不知曉具體死因。
波伏娃在《第二性》中寫:“女性除非獲得自由選擇生育的權力,否則就不可能真正解放。”而羅森克蘭茲帶來的這枚藥丸,斬斷了性愛與生育的必然聯系,賦予女性更大的自由。
1951年,墨西哥城,羅森克蘭茲博士和他的同事奧地利科學家卡爾·杰拉西(Carl Djerassi)和墨西哥博士生路易斯·米拉蒙特斯(Luis E. Miramontes)制造出了炔諾酮。起初,他們是為了研制出防止女性流產的藥物,但在這一過程中,他們發現他們正在擺弄的激素也可以防止懷孕。
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,也意味著這枚藥丸將面臨范圍更廣的審視——美國正處于嬰兒潮中,政治家、宗教領袖、學者等各種角色將對人類的道德范式展開一場激烈爭論。
據《洛杉磯時報》報道,他的兒子羅伯托·羅森克蘭茲表示,自己的父親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避孕藥的發現可能對世界、社會規范產生的影響,但仍舊選擇僅僅將其視作“醫學進步”。羅伯托說:““他不想參與'與避孕藥有關的政治'。” “他認為這是向前邁進的一步。”
最終,炔諾酮成為了避孕藥最主要的活性成分。
在炔諾酮誕生后,如何把它制成藥、大規模推向市場、并為公眾所接受,又是另一樁“不容易”的故事了。許多人都曾為避孕藥的面世貢獻出自己的力量,除了喬治·羅森克蘭茲和卡爾·杰拉西等人,還有更多的科學家、醫生、贊助者、社會運動家參與其中。
《魔丸的誕生》是一本描述避孕藥誕生過程的書,英文書名為《The Birth of The Pill》,一語雙關——事實上,在避孕藥面世時就被命名為“Pill”,首字母大寫以便與藥店里的其他藥片作為區分,這個專有名詞也顯示出避孕藥的關鍵地位。這本書在描述其中一位主人公桑格時,寫了這樣一段話:
剛開始桑格只是將避孕視為幫助女性控制子女數的方式。而現在,她開始相信,如果能打破性與生育的必然聯系,女性將獲得她們無法想象的自由。婚姻將改變,男女關系將改變,家庭含義將改變,女性的就業和教育機會將改變。
關于避孕藥最新的消息是,英國的鄧迪大學已經開始研發男性避孕藥了——據BBC報道,研究人員正用機械臂試驗數以千計的化合物,試圖在5年內找出能夠阻止精子運動的藥物。蓋茨基金會捐贈90萬美元(約618萬元)資助該研究。
能享受最私密的樂趣而不必為生育憂慮,大概是避孕藥為女性帶來最切實的好處。而以更宏大的視角來看,女性的權益、兩性關系的走向、女性社會角色的轉變,都因這枚藥丸而變得不同。